葡萄整枝修剪技術
徐思東
國立中興大學葡萄中心
整枝修剪係為修整樹型及剪去部分枝條,維持在一定的空間的技術,主要目的在於充分利用棚面空間,進而使其生育合理化,藉以適應現行栽培環境的變化,便於修剪及田間各項生育管理工作之施行,使之維持較高之經濟效益。
葡萄為長期性果樹,台灣地屬高 溫多雨,枝條生長量大,其栽植多年之成年樹大都枝群複雜,冗枝繁生,加上多行密植使得枝葉繁茂,枝梢生長不一致,主枝、亞主枝等從屬不明,造成通風及光線 不良,僅在園地四周陽光充足處結果尚好,內部陽光不足處則葉片光合作用能力降低,葉片易黃化,果實品質亦不良;因此,適度而合理的整枝修剪,除了可調節樹 勢、穩定果實品質及產量外,再配合整枝型式剪去不必要枝條,穩定樹勢,保持生理上發育的平衡,如此方能提高果實品質。
具備優良的樹型,健全的樹體發育,首先需由幼樹修剪誘因開始為基礎,同時配合肥培、水分及新梢的適當管理。春天定植後的幼樹從萌芽開始,即需向上誘引使其具頂端優勢,底部部分腋芽摘除,待植株生長至棚架下約45到50公分處,視生長情形作適當的分枝處理,一般可分為摘心及不摘心處理;摘心處理為摘心後留頂端第一及第四之腋芽,其餘腋芽全數摘除,此時需注意上位枝(第一芽)之生長勢需較下位枝(第四芽)強勢,若上位枝弱勢時,應先直立誘引,下位枝則向側面四十度左右斜向誘引,如此,可使上位枝保持優勢生長;不摘心處理多為弱勢之幼樹,其枝稍應先以直立式誘引,並且配合適當氮肥施用,待生長勢趨強時,在於棚架下45到50公分處斜向誘引,若腋芽無法成強勢生長時,次年再於分歧處作第二主枝催芽處理,使之構成左右各一之主枝形式。兩主枝之生長依直根及嫁接方式之不同,距主幹約1到2米處摘心,促使腋芽生長,每留一芽疏除兩芽為原則,依此在當年即可逐步培養構成結果枝之架構。
2.修剪X型整枝之方法(自然形整枝)
屬 歐美雜交種之巨峰係大型葡萄品種之ㄧ,樹勢極為旺盛,植株易徒長,如果讓樹體自然生長不加以整枝修剪的話,可能使得結果母枝比側枝大,側枝又比亞主枝或主 枝來得強勢,導致樹型過大而紊亂;然而自然形有其優缺點,優點為巨峰葡萄一般皆以長梢剪定為主,修剪量較輕,樹型易完成,結果量提早也較多,容易達到盛果 期,也可隨樹勢強弱調整修剪量,同時,長梢修剪枝條留較長,優良的芽也較多,果穗大,收穫增加;此外,主枝、亞主枝、側枝等易顯得強壯,樹體容易保持健 康。在缺點方面,若管理不當,主枝及各分枝生長失去平衡,樹型則容易雜亂,枝稍生長及結果受到影響,負枝不斷發生等現象產生。
X型自然整枝法其原則如同灌溉溝渠水流一樣,依大(主枝)、中(亞主枝)、小(側枝)溝渠分類,水分及養分供應均衡,各蒙其利,其整枝方法如述:
幼樹第二年成長定型後,上位枝(即第一主枝)相對的新枝作為第三主枝,其分枝距離據主幹分歧點嫁接樹約2-2.5米,直根樹(扦插)約為1-1.5米左右;下位枝(即第二主枝)相對的新枝做第四主枝,此法應注意各主枝之順位,應依其樹勢有所差別,各枝定型後,依棚面配置空間逐步將距主幹較近之側枝剪去,依此類推,分年自主幹底部向周圍發展而使樹型擴大。
修剪工作呈指剪去不必要的枝條而言,其目的是(1)維持樹體的健康 (2)調整產量 (3)達到整枝的目的 (4)改善品質 (5)增加經濟效益。其可分為休眠期修剪(冬季修剪)及生長期修剪(夏季修剪)。
葡萄之休眠期修剪時期大都在落葉後,至第二年春天將發芽之前,一般都在12月到2月上旬間,即樹液開始流動之前,幼樹修剪宜輕,主要在修剪過重,日後所發育之新梢趨向徒長,成年樹則以強枝輕剪,弱枝重剪為原則;修剪時先將病蟲害枝剪除,再剪去發育不良的弱枝、負枝、徒長枝及過密的枝條,最後再將結果母枝剪短約留6到12芽,一般剪除的枝條約佔全樹四分之ㄧ到三分之ㄧ,年年的強修剪會造成樹勢衰弱,修剪後的結果母枝在棚面密度約6-12株/坪,並在棚面均勻分布,同時視樹勢擴張情形,考慮做間伐的工作。
夏 季修剪在果樹生長期間進行,又稱生長期修剪;生長期修剪處理不當對樹體影響頗大,須儘可能從輕為之,以免妨礙樹體生長,尤其摘心、除枝等會損傷枝葉的技 術,更應控制在必要程度內施行,以免延長果樹當年的生長期,使副梢一再發生,容易引起種種不利。此外生長枝之修剪為冬季修剪的輔助工作,對萌芽的新芽留 否,調節新梢的生長發育等宜謹慎為之。
生長期的修剪在台灣最重要的是為了第二收的修剪,一般在第一收葡萄採收後約20天,將結果枝除葉留7-13芽修剪,催芽後使頂芽萌發生產地二收的冬果,其他生長枝的修剪還有除芽、摘心、整穗、疏果等。
- 除芽
初生之新芽幼嫩,過早除芽難以判斷結果枝上的果穗形狀及大小,為了安全及便於選擇一般在芽體長約5-10公分時,分2-3次進行,第一次除芽將基牙、不定芽、副芽及頂端生長過強的芽除去以免浪費太多的養分,另視萌芽率的高低芽體的強弱而決定除芽的時間及數量,第二次再誘引前進行,發育中之果穗形狀已可判明,可按預留的新梢數保留。
- 摘心
適度的摘心可促進葉片成熟,減少落花及提高結果率,強勢的結果枝上生有副梢時,可留1-2葉摘去,或自基部捻曲,是先端向下,以抑制過度伸長;摘心時期在開花前5-7天進行較為適宜,盡量避免過度摘心,其對四倍體的巨峰葡萄而言,容易造成單偏結果,一般除摘心方式外,過強的枝稍亦可施用藥劑等方法抑制其生長。
- 整穗
亦即疏花的工作,在開花前3-5天前花穗小梗已撐開階段進行最為適合,修整花梗順序應先將副梢剪除,頂端部分在大型花穗約剪去1-1.5公分,避免因頂端優勢競爭養份使中段落花結果,基部剪去2-4小段花穗利於套袋,剩餘小花穗因養份集中而利於發育授粉及結果。
- 除穗
在果樹栽培管理上非常重要,葡萄往往因結果過多,常引起果實著色不良,品質低落之發生,更甚者,新梢發育不充實,花芽分化差,導致隔年結果不良;故在養份尚未大量消費之開花前將弱枝的花穗及多餘的花穗剪除,以調整產量確保品質的方法。
- 誘引
葡萄枝稍之誘引,為追求充分利用棚面空間,將枝稍均等的固定誘引,通常誘引工作分三次進行,第一次在冬季修剪後,結果枝、側枝、亞主枝等重新配置,此次需考慮預留未來結果枝生長的空間,第二次在未開花前的枝稍長度約40-50公 分左右,此時誘引太早時,新梢基部易折斷,太晚時則易為風吹向一側,致卷鬚枝梢糾纏在一起,徒增誘引困難,生長勢過強之枝稍可使之橫向固定,並將尖端向基 部誘引。對弱勢之枝,可暫誘引往前之角度;完成誘引之枝稍盡可能都能充分接受陽光,使著果率增加,易避免為風害折斷,花穗受傷。第三次誘引,則在開花結果 後,枝稍第二次伸長期,為免果實擦傷及枝葉重疊而進行誘引工作。
- 除枝
為除芽工作的延續,在花後的兩個禮拜結實確定,在細胞分裂結束後進行,將生長勢態強且著果不良的徒長枝,和生長過密、枝條重疊且不需要留為次年之結果枝剪除,使棚面其他生長枝條均勻生長,使之增加葉面受光性及通風性。
- 疏果
疏果時期越早進行越好,一般當果粒如黃豆大小實施行最宜,過早過遲均不適宜,過早則結實尚未確定,造成日後果粒大小不一,養分分配不易,過遲(如在硬核期)疏果,容易發生日燒之害,故蔬果時期需在硬核期前疏畢,約在花後10-30天之間,疏果的方法須在硬核期前疏畢,約在花後10-30天之間,疏果的方法為把發育不良的小果、風疤、擦傷及病蟲害為害之果先剪除後,再剪去向內、向下、下垂生長的果粒,再剪去多餘的果粒,使之完成大小均一,果串完整的穗形,以利日後分級包裝作業。
- 套袋
套 袋的目的,主要是為了防止果實後期病蟲害的發生,減少因噴藥而殘留藥斑的汙染,保護果粉,增加商品價值,同時避免鳥類啄食。尤其在套袋後袋內空氣較乾燥, 可有效控制晚腐病發生嚴重之園的蔓延,而確保生成高品質的葡萄。一般套袋前應完成疏果、除枝及新梢管理工作,前一天施行防治病蟲藥劑後,第2天再進行包裝工作。